WLM:开始使用
- Updated: 2025/09/09
要开始使用工作负载管理 (WLM),需要了解该功能的工作原理以及在成功实施后所带来的效率、可扩展性和性能提升。
WLM 旨在优化自动化流程的执行,特别是在任务量较大或需要满足特定服务级别协议 (SLA) 时。 WLM 实质上编排了可用设备池中各个工作单元的分配和处理方式。
下图显示了 WLM 作为编排引擎,能够优化自动化任务的执行,特别适用于高容量流程。
WLM 工作原理
WLM 创建了一个精简的自动化流程,通过智能、协调的过程高效处理大量工作。
- 该流程开始于从各种来源(例如 CSV 文件、API 或自动化任务)获取数据。 这些传入的数据会被转换为单独的工作项,并系统地添加到指定的工作队列中。
- 在工作项排队后,将应用业务规则和筛选条件来确定任务的优先级和分配方式。 工作项根据任务的紧急程度、复杂性或业务价值等因素进行筛选和排序,确保最关键的任务获得优先处理。
- 工作项被分配到设备池(可同时处理多个任务的设备组)。
这些设备从队列中提取工作项,并执行所需的自动化步骤。 通过多台设备并行工作,Control Room 能够同时处理大量工作项,相较于顺序处理方式,能够减少处理时间。
在整个过程中,您可以实时了解队列状态、设备性能以及整体工作流,从而使您能够监控进度,并根据需要做出决策,以优化您的自动化效率。
预期结果是什么
WLM 在运营、财务和战略标准方面实现了可衡量的改进:
- 优化的资源利用率
- 某跨国公司通过工作负载管理实现了 95% 的机器人效率。
- 处理速度更快
- WLM 通过动态队列和多机器人执行,实现并行处理,从而大幅缩短周期时间。
- 更高的投资回报率
- 客户报告在 6 到 9 个月内平均实现 250% 的投资回报率,表现最佳者可达 380%。
- 可扩展的性能
- WLM 支持动态扩展和优先级设置,使企业能够利用现有资源管理激增(例如,季节性需求)。